周秦两汉时期的浐灞

发布时间:2017-05-10 14:08 来源:浐灞生态区管委会

  周秦汉唐时期,关中是帝国首都的所在地。作为帝国首都的东大门,商朝灭亡后,浐灞一带成为周人活动区。

  西周建都于镐,浐灞地区是“王畿”的组成部分,由周天子直接管理。周天子通过分封制与宗法制确立了与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天子巡狩还是诸侯来谨,基本上都要经过浐灞地区。武王伐纣,周公东征,昭王南伐荆楚,厉王奔彘,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与浐灞地区有一定的关系。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据说周平王东迁时,曾有白鹿游于浐灞之间的原野。此事被认为是秦人受命的征兆。平王东迁之后,秦人在浐灞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秦穆公时在浐灞一带筑有霸城,作为向东方发展的基地。战国末年,秦国的大军就是通过这一地区向东方挺进的。王翦率军伐楚时,秦王嬴政曾亲自送至灞上,表现出政治家的风度。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作为秦都咸阳和汉都长安的东方门户,浐灞地区受到秦汉王朝的高度重视。史载秦代此地属内史直辖。

  考古人员曾在新寺一带发现一处重要的建筑遗址。该址位于灞河下游东岸,渭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有3万多平方米的夯土层,出土大量的建筑构件,包括表面饰以绳纹,内饰布纹或菱形方格纹的筒瓦和板瓦、菱形方格纹铺地砖、陶五角形管道、二层台式方形石柱础、云纹瓦当及“长乐未央”瓦当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汉代遗物。从这些遗物来看,新寺遗址很可能是汉代的县城遗址。类似的秦汉遗址在浐灞地区是很多的。

  《水经注》记载推算,霸城的位置大约就在今新寺村附近。也就是说,新寺村遗址有可能是霸城县县治的所在。新寺遗址恰恰就在汉灞桥的东口,既扼守长安东面的天然屏障灞河,又紧临东西大动脉——枳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汉文帝将霸陵县从秦芷阳县治原址迁于此,既能起到维护霸陵的“陵邑”作用,又能起到镇守关口,护卫长安,防范东来之敌的作用,一举两得。因此,将县治迁于此,是值得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当然,在众多的秦汉文化遗存中,影响最大的遗迹当首推地势高爽“灞上”。此地前临浐河,后控灞水,渭河西北方的平原尽在眼底,长安、咸阳俱在腋下,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所以,汉高祖在攻破武关后,即由蓝田移师灞上,与东方的项羽争夺天下。西汉初年,曾长期在此地屯兵,以守卫京师,防御匈奴,演绎出不少动人的历史故事。

  灞上不仅是战略要地,而且被视为大宜子孙的风水宝地。汉文帝和他的母亲及妻子都埋在这里。汉文帝刘恒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在位23年,以德化民,轻徭薄赋,促成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后元六年(前157),文帝死于未央宫,要求薄葬。汉景帝即位,在白鹿原与灞河之间的“凤凰嘴”修建灞陵。灞陵因山为陵,正面经人工整修,略呈金字塔形。最高处海拔684米,与河谷高差250米,气势颇为雄伟。灞陵是秦汉时期唯一一座“因山为陵”的陵墓,开创了我国因山为陵的先河,为唐代帝王所效法,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汉文帝的母亲是薄太后。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去世,因刘邦的嫡配吕后已合葬长陵,其孙景帝刘启按照薄氏的意愿,营建于汉文帝霸陵以南,以便“左望”其夫,“右望”其子。考古工作者在陵冢西北200米处即西陵垣外清理从葬坑20座。这些从葬坑皆作规矩的南北向排列,其建筑形制和窦皇后陵从葬坑完全相同,土圹内以条砖砌筑框栏,或置陶棺,有的还有木椁。内置陶彩绘女侍俑、陶罐、兽骨。除小型动物骨骼朽不可识者外,大型兽骨则有大熊猫、犀牛和马、羊、狗等等。以犀牛、大熊猫从葬,在我国考古发现中尚属首次。汉文帝之妻窦氏的陵墓,从葬坑分布集中,排列整齐,出土陶俑全系彩绘女侍俑。女侍俑体态端庄,面目秀丽,披发垂髻,梳理明晰,或抱手于胸,或作抚琴之状,服饰平淡,姿容恬静,属内宫侍女形象。

  这些陵墓的规模及从葬坑的出土文物,不仅展示了汉代墓葬文化的基本情况,而且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了西汉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摘自说说你不知道的浐灞(135) | 他们都钟爱浐灞 原来是这么回事?

主办单位:西安浐灞国际港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西安浐灞国际港党政办公室   网站地图

电话:029-83591918(管委会总值班室)  029-83620315(政务服务中心北厅)

  029-83592511(政务服务中心南一厅)  029-89512366(政务服务中心南二厅)

地址:西安市浐灞国际港港务大道6号   邮编:710026   传真:029-83332055 029-83453501

网站标识码:6101000069  陕ICP备19015147号-1   陕公网安备6101970200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