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地区是汉首都的门户

发布时间:2018-03-01 16:15 来源:浐灞生态区管委会

  浐灞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十万年以前。即便从文明程度较高的半坡人算起,至少也有6000多年的岁月。6000多年以来,浐灞地区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从大量文献来看,历史上浐灞地区曾几度辉煌,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汉唐首都的门户

  周秦汉唐时期,关中是帝国首都的所在地。作为帝国首都的东大门,商朝灭亡后,浐灞一带成为周人活动区。西周建都于镐,浐灞地区是“王畿”的组成部分,由周天子直接管理。周天子通过分封制与宗法制确立了与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天子巡狩还是诸侯来觐,基本上都要经过浐灞地区。武王伐纣,周公东征,昭王南伐荆楚,厉王奔彘,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与浐灞地区有一定的关系。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据说周平王东迁时,曾有白鹿游于浐灞之间的原野。此事被认为是秦人受命的征兆。平王东迁之后,秦人在浐灞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秦穆公时在浐灞一带筑有霸城,作为向东方发展的基地。战国末年,秦国的大军就是通过这一地区向东方挺进的。王翦率军伐楚时,秦王嬴政曾亲自送至灞上,表现出政治家的风度。

  

  西汉浐灞图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作为秦都咸阳和汉都长安的东方门户,浐灞地区受到秦汉王朝的高度重视。史载秦代此地属内史直辖。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发刑徒70余万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三十七年(前210),葬秦始皇于骊山。

  秦二世元年(前209),周文率秦末义军攻至戏上。秦二世三年(前207),刘邦克武关,进至蓝田,与秦军战于芷阳。次年十月,刘邦至灞上,秦子婴投降,秦亡。十一月,刘邦入咸阳,还军灞上,与父老约法三章。十二月,项羽设宴鸿门,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以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统治咸阳以东地区。八月,刘邦克关中,迁都栎阳。汉高祖七年(前200)二月,刘邦定都长安。西汉改内史为京兆尹。汉文帝七年(前173),在白鹿原上设南陵县。两年后在芷阳故地设霸陵县。后元七年(前157),六月,汉文帝死,葬于霸陵。景帝前元二年(前155),葬太皇太后薄姬于南陵。武帝元光六年(前129)武帝令水工徐伯开凿漕渠,于漕渠下口建京师仓。宣帝元康元年(前65)又在龙首原设奉明县。宣帝黄龙元年(前49),十二月,宣帝死于未央,葬杜陵。元帝建昭四年(前35),六月,蓝田地震,山崩岸垲,沙壅灞水,安陵岸崩。王莽地皇三年(22),二月,霸桥灾。王莽改霸馆为长存馆,霸桥为长存桥。王莽天凤二年(15)改霸陵县为水章县。刘玄更始元年,复改水章县为霸陵县。建武元年(25),十二月,赤眉杀刘玄,刘秀诏葬之于霸陵。东汉时京兆尹领10县和1个侯国,霸陵等县仍归京兆尹管辖。
  到目前为止,考古工作者在浐灞地区发现的秦汉遗存达100余处。如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灞桥区新筑乡新寺村发现的新寺遗址就是一处汉代建筑遗址。新寺村位于灞河下游东岸,渭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这里两面临水,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林木葱郁,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在新寺村西有一处地块微微隆起的高地。1988年,西安市进行全市文物普查,对这块高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多次的实地调查,神秘的面纱逐步揭开。这块高地原来并非“自然造化”,而是由人工夯筑而成。人们在这里发现了3万多平方米的夯土层,总厚度约1米,夯层厚约6厘米。还采集到大量的古建筑构件,有表面饰以绳纹,内饰布纹或菱形方格纹的筒瓦和板瓦。菱形方格纹铺地砖,陶五角形管道,二层台式方形石柱础,云纹瓦当,“长乐未央”瓦当等。其中“长乐未央”瓦当直径达22厘米,是比较少见的。这些都是典型的汉代遗物,可以初步肯定,这块夯土台基是一处汉代建筑基址,被称为“新寺遗址”。
  《水经注》载:“自新丰古城西至霸城五十里,西十里则灞水,又西二十里则长安城”。汉新丰古城的位置已经明确了,在今临潼区北十五里新丰镇西四里的长穹村附近;汉长安城的位置也是确定的。根据上述记载,按当时的长度单位换算过来,霸城的位置大约就在今新寺村附近。也就是说,新寺村遗址有可能是霸城县县治的所在。
  当然,在众多的秦汉文化遗存中,影响最大的遗迹当首推地势高爽的“灞上”。灞上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白鹿原。此地前临浐河,后控灞水,渭河西北方的平原尽在眼底,长安、咸阳俱在腋下,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所以,汉高祖在攻破武关后,即由蓝田移师灞上,与东方的项羽争夺天下。据《汉书》载,刘邦十月至霸上,因秦以十月为岁首。“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十一月,召诸县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而定要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沛公让不受,曰:‘仓粟多,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西汉初年,曾长期在此地屯兵,以守卫京师,防御匈奴,演绎出不少动人的历史故事。
  灞上不仅是战略要地,而且被视为大宜子孙的风水宝地。汉文帝和他的母亲及妻子都埋在这里。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在位23年,以德化民,轻徭薄赋,促成了著名的“文景之治”。后元六年(前157),文帝死于未央宫。遗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要求薄葬,陵中明器皆以瓦为之,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景帝即位,命中尉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悍为将屯将军,郎中令张武为复土将军,发近县卒一万六千人,内史一万五千人,在白鹿原与灞河之间的“凤凰嘴”修建霸陵。霸陵因山为陵,正面经人工整修,略呈金字塔形。最高处海拔684米,与河谷高差250米,气势颇为雄伟。霸陵修成后称作“盛德园”,陵园中广植柏树,周围“三百丈”,每面都有高大的门阙。霸陵是秦汉时期唯一一座“因山为陵”的陵墓,开创了我国因山为陵的先河,为唐代帝王所效法,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汉文帝的母亲是薄太后。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去世,因刘邦的嫡配吕后已合葬长陵,其孙景帝刘启按照薄氏的意愿,营建于汉文帝霸陵以南,以便“左望”其夫,“右望”其子。薄太后陵北距霸陵三公里,封土夯筑而成,呈覆斗状,底部东西140米,南北173米,顶部东西80米,南北55米,封土高29.5米,四周尽成农田。门阙及垣墙遗迹宛然犹在。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陵冢西北200米处即西陵垣外清理从葬坑20座。这些从葬坑皆作规矩的南北向排列,其建筑形制和窦皇后陵从葬坑完全相同,土圹内以条砖砌筑框栏,或置陶棺,有的还有木椁。内置陶彩绘女侍俑、陶罐、兽骨。除小型动物骨骼朽不可识者外,大型兽骨则有大熊猫、犀牛和马、羊、狗等等。以犀牛、大熊猫从葬,在我国考古发现中尚属首次。汉文帝之妻窦氏的陵墓,西北距汉文帝霸陵2000余米。建元六年(公元前135)窦皇后卒,葬白鹿原南。因其位置在霸陵南,故称南园。窦皇后陵平地起冢,形如覆斗。封土顶部和底部平面均近方形。底部东西长137米,南北长143米,顶部东西30米,南北35米,封土高19.5米。从葬坑分布集中,排列整齐,出土陶俑全系彩绘女侍俑。女侍俑体态端庄,面目秀丽,披发垂髻,梳理明晰,或抱手于胸,或作抚琴之状,服饰平淡,姿容恬静,属内宫侍女形象。所出兽骨,经鉴别有马、羊、猪、狗、鸡、鹅、鹤等。这些陵墓的规模及从葬坑的出土文物,不仅展示了汉代墓葬文化的基本情况,而且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了西汉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汉文帝灞陵

  与白鹿原隔灞河相望的铜人原,也有许多秦汉时期的文化遗迹。如铜人原南有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红坑,东有邵平种瓜的邵平店,北有汉成帝的“八角琉璃井”。1957年曾在此地出土“灞桥纸”,被有些专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尽管学术界对“灞桥纸”存在着争议,但它引起了人们对造纸术起源的广泛关注,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主办单位:西安浐灞国际港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西安浐灞国际港党政办公室   网站地图

电话:029-83591918(管委会总值班室)  029-83620315(政务服务中心北厅)

  029-83592511(政务服务中心南一厅)  029-89512366(政务服务中心南二厅)

地址:西安市浐灞国际港港务大道6号   邮编:710026   传真:029-83332055 029-83453501

网站标识码:6101000069  陕ICP备19015147号-1   陕公网安备61019702000134号